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009-2323
国内刊号:23-1462/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3024 人次
 
    本刊论文
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与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第四次工作会议纪要

  2013年11月8日~9日,由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承办的“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第四次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司长,辽宁省教育厅张建华副厅长,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会长、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教授,副会长、大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周万春教授,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家忠教授,《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教授,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以及来自全国50多所高等院校的130余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就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和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马家忠副会长主持。王键会长在开幕辞中指出此次会议以“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与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主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和灵魂,面对新形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做好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平台建设;会聚高端人才,打造一流团队;深化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五方面的工作。

  周万春书记在欢迎辞中指出协作会是医药院校人文学者们汇聚智慧、启迪思想、凝练共识、指导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医药院校之间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互相借鉴的重要纽带。辽宁省教育厅张建华副厅长感谢了教育部和各个省份的高校对辽宁高等教育的支持,接着详细介绍了辽宁省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发展状况,并强调协作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辽宁高等教育要借助各种平台将辽宁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大会由6位专家做了主旨报告,8位专家做了专题发言。

  1、进一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了解国家层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宏观政策,对教育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张东刚司长的报告正是从宏观层面对此进行了解读。张司长报告以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为背景,从宏观上指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十八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综合改革和实现内涵式发展三者结合起来,其中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新要求:发展哲学社科科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未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最大的命题,就是要探索和落实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乃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特别要求医药院校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构建特色新型智库,服务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未来高等教育实现发展的核心是质量发展、创新发展,不再是数量发展,提倡“低碳学术”、“绿色学术”。

  张司长也专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建议。社科司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的教师一定要自信,也要加强自身建设,第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加强道德修养。不仅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要发挥智囊团作用,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提升服务,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服务,为人文思想的建构服务。第二要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这个改革不是形式主义的改革,要从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拉近与现实的距离。第三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

  张司长针对本次会议的主题对高校如何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张司长结合国际上智库建设的经验总结了智库的四大功能:战略研究、建言献策、引导舆论和国际化。我国的智库建设也要瞄准这些功能,要做到不但为党和政府,也要为企业和公众献策。此外,张司长还提出智库建设的四条标准: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坚持几个关键词,第一是“特”,即中国特色,在高校建设智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把握政治方向,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情怀;第二是“专”,即专业化,能紧扣国家需要,明辨主攻方向,发挥专业特色;第三是“新”,即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智囊团建言献策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深入生活。智库的研究内容,一是要聚焦重大问题,二是要注意重大问题的发展动态。最后特别强调智库建设一定要深化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2、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协同发展

  杜治政教授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协同发展及智库建设”为题做了主旨发言,他首先梳理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历史脉络,二者有着共同的源头,但发展路线有所不同,社会科学是为现代国家合法性辩护而出现的,社会科学形成中的重要特点是与政治结构紧密关联,人文科学源于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思想,人文与科学在经历了合分之后,走上了新的相结合的路程,人文科学发展为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从知识、理念形态走向社会建设。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同之处体现在二者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最终目标都是以人为本,方法上是相通与互补的关系,不同之处体现在学科基础、学科主轴、学科目标、研究方法等方面。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杜教授进一步指出一定要搞好这两门学科的建设,充分发挥这两门学科在决策中的作用,在科学决策中一定要谋求客观规律、人文与意识形态三者的平衡,人文科学参与决策不可或缺,是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保障。随后杜教授又着重分析了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三重任务:培育未来医生关爱生命、关爱患者的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医学中的人文社会医学,完善现代医学;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科学决策。最后指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协同发展,对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参与科学决策,潜力巨大。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学者将大有可为。

  王一方教授的报告叩问了医学的现代性,对医学人文的本质进行了哲学反思。现代医学巨大进步所派生的关于医疗、卫生、健康的社会心理期许越来越高,医学的生活化,医生形象的妖魔化,医患关系的恶质化,卫生、健康概念的扩大化,使得医疗、卫生、健康的标杆越抬越高,这也使得现代医学(医生)越来越身心疲惫,对技术的崇拜,使我们遭遇了技术的困境,技术的泛华还带来人们视一切生命与社会问题都是医学问题,都可以通过医学的技术干预实现最优化,致使医学的边界泛华,目的歧化。

  从财富效应到消费主义,从技术崇拜到技术统治,是医学现代性不断突显的过程,现代性的价值错乱在于技术专制和非人性化,这些现况使我们必须反思医学,重新审视医学的现代性,恢复医学人性化的本质。

  何裕民教授从自身的临床实践探讨了医学人文教育如何“接地气”,临床医生在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更多地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爱,比如要从心理上真正接纳患者;要理解患者,学会倾听患者的倾诉,但并不等于完全认可;帮患者分析病情,晚期患者要认真分析利弊,尽可能建设性指点前面的治疗,别一味批评;为患者指点迷津,列出多种方案,分析各自的优劣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要先急于开药;给予患者适当的宽慰;帮助患者交朋友;给予患者一定的保证;必要时对患者进行批评,但要讲究技巧等。为达到上述目的,作为医生要淡定、要从容、要了解患者、要学识广博、要讲究学科间的“整合”、要讲究氛围、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教育等。对于如何开展医学人文教育,何教授指出医学人文教育一定要“接地气”,要深入临床,要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要了解医生的现状,给予他们必要的分析和对策,要与临床医生交朋友。

  周万春书记题为“医学人文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医学面临的挑战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医学与之相比,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医学人文教育缺失问题尤其严重,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着医界对人文教育认识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实际,教学组织设置名实不符,学科归属不明确,师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对如何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周书记强调,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医学人文的实质,要厘清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人文技能,职业道德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这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医学人文教育要实现医学人文知识讲解、医学人文技能传授、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实践的一体化。最后,周书记详细介绍了大连医科大学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一体化的设想与实践,包括制定了医学人文教育一体化标准,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指标有着详细的规定;采取新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在考核中增加了案例分析的比例,在临床技能考核和出科考试中加强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知识的考核,等等。

  马家忠副会长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融通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专业。

  融通教育模式是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思政课教育针对性、吸引力不强的现状进行的教育改革,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在思政课的教学中结合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精髓、结合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结合本地域特色,使理论教学更贴近实际;对人文素质课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将医学人文模块融入医学专业人文培养方案,公共人文素质教育模块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开设人文素质课第二课堂等。

  学生对人文课程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这些教学成果的取得源于医药院校之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间的协同创新,源于学校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源于学校教学团队的智力支持。

  3、完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提高医学人文教学质量

  大连医科大学孔祥金教授通过对10年来我国主要卫生资源和居民诊疗量与医疗纠纷发生数量的两组数据分析,指出我国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但医患矛盾却不断加剧的现实,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医学人文研究成果丰富,但对医疗卫生政策影响有限。建设智库型医学人文研究机构将有效改善目前医学人文研究成果“上”不能影响制度设计与政策制定,“下”不能通达医学实践的现象。山东中医药大学周永利教授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自身队伍建设出发,提出要建设一支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型高校教师队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做好“圈内的外人”。

  天津医科大学苏振兴教授着重探讨了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困境及其对策,指出医学院校人文学科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概念完整性的认识有误,片面强调医学本身的科学性,忽视其人文性,管理者的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实施人文学科建设的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设置不规范,针对这些困境,苏教授提出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加强领导,健全机制;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实践;提高人文学科教师文化的学术水平。湖南中医药大学叶利军教授的报告主要探讨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医学院校需要树立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纳入教学体系,优化人文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等,不断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构建水平,促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邓中裕主任的报告指出,在医学院校全面开展通识教育,既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也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对通识教育概念及其目标不明晰,目前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被边缘化,对此提出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课程和方法,明确通识教育目标等措施。北京大学王玥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是如何以卫生国情为主导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应该与医学生和医学教育特点结合,让医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卫生国情,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改革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徐州医学院夏向东副教授的报告深刻地指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强调思政课在完成政治引导、道德培养的基本功能外,还要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江西中医药大学吴寒斌副教授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中医药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况,指出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落差,医学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水平。

  4、借助智库功能,加强医学人文对医疗卫生政策的影响力

  会议的闭幕式由王键会长主持。闭幕式上,由徐州医学院赵世鸿副院长宣读了“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大连共识”(以下简称“大连共识”),“大连共识”对医学人文的核心、培养、践行有着高度精准的概括,高度重视医药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对建立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型医学人文研究机构也有着明确的建议。“大连共识”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必将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和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方向。随后桂林医学院宿富国副书记宣布本次会议的18篇优秀论文奖名单。本次会议共征集48篇论文,各位学者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达到了很好的交流与学习的目的。

  马家忠副会长做会议总结时说,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第四次会议在各个理事单位和筹委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深化了协作会的主题,进一步确定了医学人文作为医药院校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线;二是收获了宝贵的学术成果,达成了“大连共识”;三是听取了张司长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协作会未来的工作思路。对协作会未来的工作,他建议:一是充分利用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的平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整合高校资源,优势互补;二是协作会工作会议的主题要精心遴选;三是要加强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信未来的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将更有活力,更贴近实际。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